为什么年年体检却成了打酱油?警惕十大体检误区!

来源:惠斯安普   发布时间:2018-05-22   点击量:

      几乎每个人都有体检的经历,但是有些人会把体检当成是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的一次例行公事,做完就算了。然而体检应该是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的起点,我们应该像管理财富一样去管理我们的健康,通过体检先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然后规划在接下来该怎么样去管理健康。对于体检,人们常常有种误解,以为越贵的体检就越好,其实并不是。
 
        误区一:体检项目越多越好,越高端越好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每次体检都要把体检栏目上的所有项目都做一遍,追求大全,其实这种做法不一定科学。体检的目的不局限于检查是否已患有某种疾病,更主要的作用应该是查找出可能患上某种疾病的风险,进而有限的规避。
 
\
 
        但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健康情况自然也存在一定差异,“大而全”的体检项目虽然能让个人更全面地了解自身健康情况,但仍需要一些“小而精”的专项体检项目来帮助自己有侧重性地进行身体检查。
 
         误区二:所有年龄段的人检查项目都一样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疾病谱是不一样的,疾病发生往往与遗传、生活环境和习惯密切相关。建议选择个性化体检方案,通过健康风险评估进行基本健康状况、风险因素的健康筛查,再综合家族病史、既往疾病史、个人生活习惯等选择一项或多项专病诊断,可实现个性化和深度化体检。
 
        误区三:体检不需要咨询医生
        大部分的体检都会有一些套餐,但这种套餐的设定是否合理,跟医生的专业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以安吉丽娜·朱莉为例,她切除了双侧的乳腺和双侧的卵巢,是因为她的母亲、姨妈都是乳腺癌患者。正是因为她有一个强烈的家族史,医生才发现了她们家族里有一个乳腺癌的遗传性的基因突变,所以对于安吉丽娜来说,她如果不去做乳腺的切除,那么她就需要比正常人更加提早去筛查乳腺肿瘤的情况。
 
\
 
        所以,医生的咨询有助于发现一些高危的人群,而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套餐都是针对普通风险的人群,针对高风险的人群是需要通过医生的判断才有更好的指向性。
 
        误区四:做过体检就无须预防了
        体检报告中各种阳性结果的复查就诊和时限问题,也常常造成人们的困扰,医生往往在汇总报告写上“定期复查”或“进一步诊治”等字样,但大多数人都把这些当作“套话”,看看就算。到了第二年体检时,这些指标大多还是不正常,有些甚至更为严重了,这样的情况十分普遍。
 
\
 
        人体的健康会随着时间、生活习惯、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是尤为重要,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变化情况,如若身体出现问题,可以尽早治疗。
 
        误区五:怕辐射不拍胸片
        很多人“谈X光色变”,体检不拍胸片,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行为。拍胸片可大致了解胸部情况,发现部分支气管疾患、结核、肺癌等。拍一次胸片的辐射量很小,仅相当于7-10天自然辐射量,对普通人身体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孕妇或计划3个月内怀孕的女性可不拍胸片。
 
         误区六:PET万能
        CT检查可以发现身体里面的包块,肿物,PETCT是在CT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PET设备,是反映肿瘤生长活跃程度的,CT加上PET就可以看到身体里面就有一个包块,然后检测这个包块长得快不快,代谢活不活跃。
         一般来说,代谢越活跃的东西,我们就越要怀疑它是恶性肿瘤,那么从PETCT的机制上讲,似乎是一个很好的肿瘤筛查的手段。但实际上,PETCT在临床上也大部分用于已经明确的肿瘤检查,看它有没有全身的转移的情况,而没有用于肿瘤的筛查。比如说,女性的宫颈癌筛查,宫颈癌的筛查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能看到它的黏膜上皮有一些异型的细胞,那是非常早期的情况,但这在PETCT上是看不到的,因为PETCT对于1cm以下的肿瘤是很难发现的,所以它用来做肿瘤筛查也是不太合适的。
 
         误区七:基因检查
         所谓“基因检查”主要是集中在肿瘤方面的基因检查(见上表),跟肿瘤相关的基因有上百种,其中只有5%的肿瘤是遗传的,而这5%的肿瘤当中有很多是有家族史的。在我们平常发现的遗传性肿瘤当中,主要是遗传性的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这些癌症都有比较明确的早期筛查和预防的措施,而其它很多肿瘤即使你知道它是基因突变,目前也不知道怎么去筛查和预防。
 
\
 
         另外,有很多基因只是轻度地增高一个人患癌的风险,比如说这个人本来患癌的风险是千分之一,那么做了基因检查以后,这个风险变成千分之二、千分之三,仅从数值上看它翻了两倍三倍,但无论是千分之一还是千分之三的一个肿瘤患病率,都不足以使我们改变临床决策,不足以要求我们去做提前的检查或者做早期的预防。
 
        误区八:体检的结论就是报告
 
\
 
        很多人会在体检报告当中看到,年龄稍长的人可能会有二三十个异常情况。有些异常情况我们要去看什么耳鼻喉科,有些要去看呼吸科、看消化科。其实一个人做了体检以后,他要再去把异常情况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可能要挂很多个科室的号。所以,很多体检的结论就是比较简单的罗列,并没有针对被体检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整体解读。
 
        误区九:体检是老年人的事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对体检越来越重视,但很多人还是存在误区。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加上熬夜、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一些本来在老年人才出现的疾病,现在普遍呈现低龄化。
 
\
 
        年轻人都觉得自己身体很好,上了年纪的人才需要做体检。结果一次体检做下来才发现,自己的毛病还真不少。定期体检关系到每个年龄段人群的健康,年轻人同样不能忽视。
 
        误区十:齿科检查没必要
        大部分的体检都没有包含齿科的检查。当然,齿科检查没有必要跟体检同时去做,而应该像体检一样,每年定期去做,这样可以发现早期的隐匿性的问题。齿科的检查和洁牙,标准的做法就是每年做两次。我们简单地估算,十年的齿科检查包括洁牙的花费,也要低于一颗种植牙的花费。
 
        如何避免陷入误区?
        这些误区虽小,但如果恰好与各种不利因素重合,则可能让体检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造成漏检的情况。所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
 
         目前,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体检误区,可以体检前采用国内功能医学检测设备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5分多钟全面评估人体全身,分级式提示身体目前的风险因素,早期预警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肿瘤等慢病疾病,重点筛查进行重点体检,从而及时发现、定向干预。而且不需要担忧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健康需要长期的守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做好检查,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