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从“看上病”到“保健康”,疾病预防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来源:惠斯安普   发布时间:2018-09-20   点击量:

        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76.7岁 人均预期寿命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资源迅速增加
        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升。
 
\
 
        4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资源迅速增加,群众获得服务的可及性明显改善。
        从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来看: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为17.0万个;1990年为20.9万个;2000年为32.5万个;2017年达98.7万个。
 
\
 
        值得一提的是,民营医院发展迅速。2017年,全国共有公立医院12297个,诊疗29.5亿人次,占医院诊疗总数的85.8%;民营医院18759个,诊疗4.9亿人次,占医院诊疗总数的14.2%。到2017年末,在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5.7%,民营医院床位占24.3%。
 
第48位 医疗质量全球排名上升
我国已产生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势医疗技术
        2017年,全球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的结果显示,自1990年至2015年25年间,我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指数排名从第110位提高到第60位,进步幅度位居全球第三位。
        2018年,我国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从2015年的全球第60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位,再次取得重大进步。
        目前,我国已产生了一批达到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优势医疗技术,推动了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和疾病预防的提升。
 
\
 
        例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自主研发的心室辅助装置,填补了国内心室辅助研发领域技术空白。
        2011年,经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在国际上率先攻克了静电干扰方面的技术难题,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研制成功,标志着疾病预防的国内先进技术的飞跃提升。
        不用空腹、不用抽血、没有辐射,仅需几分钟,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全方位对人体进行健康筛查,当前的器官功能状态一目了然,对高血压、糖尿病、血栓以及癌症等疾病的早期信息及时预警,是健康体检界的神器。
        目前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三甲医院、体检机构、休疗养院、健康管理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以及高校等各类机构。
        2017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超过1.6万例,占2017年世界器官移植总量12.3%,位居世界第二位。移植受者生存率等质量指标也位居世界前列。
 
581万 因病致贫返贫户实现脱贫
健康扶贫“拔病根”,全面实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
         为了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我国在核准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原则,精准施策、分类救治,有效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健康扶贫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全国已有581万因病致贫返贫户实现脱贫,进度与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整体脱贫进度基本同步。
 
        健康扶贫首先需要掌控区域内人口健康状态、慢病风险,建立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数据库。HRA检测速度快、准确率高、健康数据全面,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健康大数据的建立具有强大优势。
 
\
 
        目前,HRA先后被北京平谷区、新疆阿勒泰、河北黄骅等城市确定为人口健康普查健康数据采集设备,也是甘肃渭源地区精准健康扶贫项目指定疾病早期筛查设备。
 
        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扶贫办宣布,未来三年将采取超常规举措,全面实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坚决不能让健康问题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拦路虎”。我国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卫生健康服务薄弱环节,加大政策供给和投入支持力度,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防治结合、关口前移,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